房價比愈大代表房價的差距小,房價比愈小代表房價差距大。 MyGoNews房地產(chǎn)新聞 趨勢報導
房價比愈大代表房價的差距小,房價比愈小代表房價差距大。
新聞摘要
  • 房價比愈大代表房價的差距小,房價比愈小代表房價差距大。
【MyGoNews林湘慈/綜合報導】不動產(chǎn)市場中,中古公寓與中古住宅大樓房價相對較低,且部分公設比低、實際使用坪數(shù)大,但屋齡較舊,屋況較差,未來整修維護費用高;新成屋房價及公設比高,實際使用坪數(shù)小,不過建材及屋況較佳,且管理通常較優(yōu),安全性、便利性較高。以上兩者各有其優(yōu)缺點,如何選擇端看購屋者的喜愛,但是中古屋房價與新成屋房價之間的差距是多少?不同的行政區(qū)又是如何?相信以上都是許多人在面臨買屋決策常會遇到的問題。
 
資料來源:臺北市政府
為利民眾了解臺北市中古屋與新成屋的房價資訊,地政局利用實價登錄(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)以來所累積的資料,將各行政區(qū)二樓以上不動產(chǎn)買賣交易案例,依建物型態(tài)分為公寓(5樓以下無電梯)及住宅大樓(6樓以上有電梯)進行相關統(tǒng)計及分析,分別計算屋齡6~20年、21年以上中古住宅大樓及21~40年、41年以上中古公寓與0~5年住宅大樓新成屋資料的差距(0~20年公寓案例較少較不具代表性,故不列入本次統(tǒng)計範圍),並採用「房價比」的概念來說明,其計算方式係以(中古屋平均單價/新成
資料來源:臺北市政府
屋平均單價)×100%,房價比愈大代表房價的差距小,房價比愈小代表房價差距大。
 
一、全市中古屋PK新成屋,建築型態(tài)、屋齡有影響
 
經(jīng)統(tǒng)計實價登錄期間全市新成屋平均單價為每坪70.4萬元,6~20年中古大樓平均單價為每坪62.1萬元,與新成屋之價差約每坪8.3萬元,房價比為88.2%;21年以上中古大樓平均單價為每坪58.9萬元,與新成屋之價差約每
資料來源:臺北市政府
坪11.5萬元,房價比為83.7%;21~40年中古公寓平均單價為每坪46.3萬元,與新成屋價差約每坪24.1萬元,房價比為65.8%;41年以上中古公寓平均單價為每坪55.6萬元,與新成屋價差約每坪14.8萬元,房價比為79%。經(jīng)由上述統(tǒng)計資料可知中古大樓房價比高於中古公寓,另除了41年以上中古公寓以外,隨著屋齡增加房價比呈現(xiàn)降低的趨勢。
 
另因臺北市各行政區(qū)仍存在有房價上之差異,為進一步
資料來源:臺北市政府
了解新成屋與中古屋在各區(qū)房價比上的變化情形,分析如下:
 
(一)6~20年中古大樓PK新成屋,市中心區(qū)差很小
各行政區(qū)6~20年中古大樓與新成屋房價比在76.6%~91.6%之間,房價比最高的前3名依序為信義區(qū)91.6%、大安區(qū)及中正區(qū)的90.8% ,以上三區(qū)均位處市中心,居住環(huán)境佳,生活機能便利,因此6~20年中古大樓的房價每坪仍有81.2~95萬元,與新成屋之房價差距較小。
 
資料來源:臺北市政府
全市6~20年中古大樓房價比低於80%者僅有松山區(qū)之76.6%,其新成屋主要分布在敦化南、北路及都市更新地區(qū),居住環(huán)境佳,生活機能健全,房價相對較高,而6~20年中古大樓較為分散,且多位於寶清街、撫遠街、塔悠路一帶,因整體環(huán)境條件稍差,房價相對較低。
 
(二)21年以上中古大樓PK新成屋,大安區(qū)保值性佳
各行政區(qū)21年以上中古大樓與新成屋房價比在70%~86.2%之間,房價比最高的前3名依序為南港區(qū)86.2%、大安
資料來源:臺北市政府
區(qū)及士林區(qū)的81.8%,其中南港區(qū)21年以上中古大樓案例數(shù)僅有46件,較不具代表性。
 
大安區(qū)則因區(qū)位優(yōu)勢難以取代,即使是21年以上中古大樓平均單價仍有每坪85.6萬元,房價保值性佳;而士林區(qū)21年以上中古大樓案例主要位於天母地區(qū)中山北路六、七段一帶,鄰近美國學校及日僑學校,具有異國人文氣息,生活機能佳,21年以上中古大樓平均單價也有每坪57.8萬元。
 
全市21年以上中古大樓與新成屋房價比最低的為中山區(qū)70%,其21年以上中古大樓案例數(shù)多達2,028件,交易量為全市之冠,主要集中於晴光商圈、林森北路條通商圈一帶,雖生活機能完整,惟居住寧適性稍差,故房價相對較低。房價比次低的為信義區(qū)70.9%,其21年以上中古大樓案例主要分布於基隆路一、二段及吳興街一帶,雖然平均單價達每坪68.3萬元,但與新成屋每坪96.4萬元比仍屬相對較低。
 
(三)21~40年中古公寓PK新成屋,信義區(qū)變化大
 
各行政區(qū)21~40年中古公寓與新成屋房價比在58.7%~73.2%之間,房價比最高的前三名依序為北投區(qū)73.2%、中山區(qū)72.8%及中正區(qū)72.7%,其中北投區(qū)新成屋多分布在中央北路三段、新北投等較外緣與地勢較高地區(qū),生活機能稍差,故新成屋平均價格較低。
 
而中山區(qū)之中古公寓多位於捷運站周邊等生活機能較佳地區(qū),平均單價每坪為53.9萬元甚至高於21年以上中古大樓每坪51.8萬元,顯示居住環(huán)境的優(yōu)劣對於房價仍有較大影響;中正區(qū)21~40年中古公寓主要分布於臨沂街一帶及羅斯福路三、四段巷弄內(nèi),居住環(huán)境優(yōu)良,平均單價每坪65萬元,房價較高。
 
房價比最低的前三名依序為信義區(qū)58.7%、萬華區(qū)64%及士林區(qū)65.9%,其中信義區(qū)新成屋主要分布在信義計畫區(qū)及都市更新地區(qū),交通及生活機能便利,房價水準高,中古公寓主要分布在臺北醫(yī)學大學附近及福德街、虎林街一帶,因鄰近市場,且街道狹窄,房價相對較低;萬華區(qū)新成屋主要分布在萬大路、西園路、東園街一帶,生活機能完善,中古公寓主要分布在寶興街、長泰街、雙園街一帶,因建物老舊、巷道狹窄車輛出入不便,生活環(huán)境較不理想,房價相對偏低;士林區(qū)新成屋主要位於天母生活圈,居住品質(zhì)佳,中古公寓主要分布在社子、葫蘆堵、後港等早期開發(fā)地區(qū),因屋齡較舊、公共設施相對較為缺乏,故房價較低。
 
(四)意外小發(fā)現(xiàn),41年以上中古公寓PK新成屋,房價差距變小
 
在進行以上統(tǒng)計分析時,意外發(fā)現(xiàn)一個有趣的現(xiàn)象,當中古公寓的屋齡達41年以上時,與新成屋的房價差距有變小的情形。
 
全市41年以上中古公寓與新成屋平均房價比為79%,明顯高於21~40年中古公寓與新成屋的65.8%,並接近21年以上中古大樓與新成屋的83.7%。各行政區(qū)除中正區(qū)、士林區(qū)、萬華區(qū)外,41年以上中古公寓與新成屋房價比普遍均高於21~40年中古公寓,顯示當公寓屋齡增加到一定年期時,與新成屋的價差有變小的趨勢,推測可能原因為屋齡41年以上公寓雖然老舊,但土地持分面積大,多具備改建或都市更新的條件,因此仍吸引不少買家。至中正區(qū)41年以上中古公寓多位於汀州路、廈門街一帶,士林區(qū)41年以上中古公寓多位於社子、葫蘆堵一帶,萬華區(qū)41年以上中古公寓多位於寶興街、長泰街一帶,以上地區(qū)多因巷道狹窄,整體環(huán)境稍差,新成屋房價較低,可進行都市更新的條件較差,且土地共有人多,持分面積較為細碎,改建或都市更新需耗費較長時間整合,故41年以上中古公寓房價較低。
 
二、試算小幫手,算算是多少
 
為提供民眾快速計算中古屋與新成屋房價差距作為購屋的參考,可經(jīng)由房價比的統(tǒng)計進行簡易的試算,假設新成屋單價約為每坪100萬元,則6~20年中古大樓約為每坪88.2萬元,21年以上中古大樓約為每坪83.7萬元,21~40年中古公寓約為每坪65.8萬元,41年以上中古公寓約為每坪79萬元。
 
另外如以全市新成屋及中古屋平均單價為基礎,亦可簡易試算購買新成屋或中古屋時其總價約略各是多少,差距又是多少。如以購買30坪房屋為例,新成屋約需準備2,112萬元,6~20年中古大樓約需準備1,863萬元,較新成屋少249萬元;21年以上中古大樓需準備1,767萬元,較新成屋少345萬元;21~40年中古公寓約需準備1,389萬元,較新成屋少723萬元;41年以上中古公寓約需準備1,668萬元,較新成屋少444萬元。
 
三、新屋舊屋各有愛,聰明購屋看過來
 
地政局為提供民眾更多的購屋選擇,綜合整理以上統(tǒng)計結果,提供以下新成屋與中古屋價差較大的一些區(qū)域,作為參考。
 
信義區(qū)新成屋平均單價為每坪96.4萬元,而21~40年中古公寓平均單價為每坪56.6萬元,每坪價差達39.8萬元,因此若有意入住信義區(qū),可以考慮松山路、吳興街、福德街一帶的中古公寓,價格相對較為實惠。
 
松山區(qū)新成屋平均單價為每坪92.4萬元,而6~20年中古大樓平均單價為每坪70.8萬元,每坪價差也有21.6萬元,喜歡松山區(qū)環(huán)境的朋友,則可以往南京東路五段、三民路巷弄內(nèi)去尋找20年以內(nèi)的中古大樓。
 
中山區(qū)新成屋平均單價為每坪74萬元,而21年以上中古大樓平均單價為每坪51.8萬元,每坪價差達22.2萬元,中山區(qū)各類建物選項豐富,且多中小坪數(shù)產(chǎn)品,林森北路、新生北路、錦州街一帶的中古大樓,雖然屋齡較舊,但房價親民許多。
 
如果對於新成屋情有獨鍾,北投區(qū)、文山區(qū)新成屋平均單價分別為每坪54.4萬元、54.2萬元,為全市較低的區(qū)域,而且新成屋房價與中古公寓價差較小,購買新成屋相對較劃算,北投區(qū)捷運關渡站、新北投站、復興崗站周邊,文山區(qū)的政大二期重劃區(qū)、福興路、指南路三段一帶,都有不少新成屋案例,不妨多加比較。
 
擁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空間,是許多人心中的夢想,地政局提醒,中古屋、新成屋各有優(yōu)缺利弊,民眾可考量自身的需求,仔細衡量負擔能力,並多方蒐集市場相關資訊,才能挑選到最適合自己的房子,完成居家夢想。